新闻资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垃圾铜”变废为宝
发表时间:2016-05-31     阅读次数:     字体:【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再生资源行业一直流传这句话。垃圾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再生资源,开发再生资源,既能节省大量原生资源,弥补原生资源的不足,又能“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资源环境矛盾。
  今年获得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的绵阳铜鑫铜业有限公司的再生铜熔炼班,就是这样一支“变废为宝”的一线队伍。日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配合默契 “垃圾铜”变废为宝
  亮堂的熔炉内火花四溅,一袋袋废铜被扔进去,一旁的工人开始拿起工具帮助进行氧化,另一边戴着面罩的几个工人,在温度较高的熔炉出口将废渣去掉。几人配合默契,工序有条不紊进行,班长张代强戴着厚厚的手套拿起一块从熔炉里提出的铜块,到专业的器材前进行取样分析。而后,他摇摇头将铜块扔进熔炉,示意大家继续工作。
  “原本的废铜要经过融化、氧化、除渣和还原,才能够生成具有一定纯度的铜水,进而成为有利用价值的铜杆。”张代强告诉记者,废铜的杂质非常多,要达到一定纯度必须反复氧化,每天一千吨的废铜一个工序就至少需要6到8小时,整个工序则需要20到22个小时,如果杂质过多还需要推迟时间。这期间,熔炉前必须有人把关,因此一个班组八个人采取三班倒的工作方式连续性生产,一个工序完成后下一个工序又紧接着开始进行。
  “变废为宝”最重要的,就是还原后铜的纯度,张代强每天会根据四次的取样来分析其中的氧含量等是否达标。“可能有人觉得没必要进行四次取样,等到二十多个小时后肯定能出来铜水,但对我们来说期间的每一步工序都不能省,只有进行每一次分析才能了解进度,把纯度控制在最合适的时候。”张代强表示。
  不断创新 改进工序提高技术
  自三年前再生铜熔炼班成立,8位成员就一直相互配合,每年都能出色完成本工段的生产任务,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记者了解到,几位成员学历都不高,他们集思广益,大胆创新,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经过他们的改良,部分设备甚至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也减少了能源损耗。
  “平时在熔炉前大家都非常谨慎,下班休息时也会惦记怎样把工作进一步做好。”张代强告诉记者,班组内最常见的就是互相提出想法然后进行实践和改进,工作氛围一直都非常好。班组成立之初,大家就主动研究新型熔炼技术,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改善,一年多后才真正收获成果。
  “以前再生铜对废铜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原材料才能实施,经过我们的努力后,只要是废铜就可以进行再生,技术上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张代强告诉记者,这一年内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常常会因为一个细节上的错误无法更进一步,大家都非常焦虑,但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最终都坚持了下来。
  “安全生产、减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这是我们的目标,大家有了这份闯劲,枯燥的体力工作增添了许多乐趣,每一个创新的想法都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张代强说,他们在公司内掀起了创新热潮,感染了其他人,也磨练了自己。
  环境艰苦 出铜最有成就感
  班组成员杨敏贵在熔炉出口扒渣一个小时后,终于放下工具休息,他黝黑的脸上沾满汗水和尘土,连忙跑到外面的水龙头下进行清洗。熔炼工段属于高温、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夏季温度均保持在70多度以上,即便公司配备了降温设备,常人也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一到夏天,衣服几乎就没有干过,回到家里脱下来,到处都是汗水‘画’出的地图。”杨敏贵告诉记者,为了安全起见,即便在夏天,工作时也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走进工作场地就感觉是在蒸桑拿。杨敏贵每天需要铲渣三个多小时,常年下来手上的茧已成了皮肤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说这些并不算什么,看到达标的铜生产出来后,心里满满的成就感才是他认为最值得记住的。
  记者了解到,在以前,金属铜都是从铜矿石中提炼,矿山开采及冶炼过程容易污染破坏环境。而再生铜熔炼班所采用的原料全是废铜料,不含硫、砷等排放物,完全符合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的产业政策方向。他们告诉记者,这份工作最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节能减排,这值得大家努力付出。

 
上一篇:动力电池行业:从野蛮生长到有序发展
下一篇:科学家解开地球上金银等金属来源之谜!